拼音zhèn lóng fā kuì
注音ㄓㄣˋ ㄌㄨㄥˊ ㄈㄚ ㄎㄨㄟˋ
解释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例子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正音“聩”,不能读作“guì”。
辨形“振”,不能写作“震”。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振聋发聩是褒义词。
繁体振聾發聵
近义震耳欲聋、醍醐灌顶
英语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1、原来大裤衩的学名这么如雷贯耳,振聋发聩。
2、在这些振聋发聩的著作和报告的影响下,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许多生态环境保护主义者与相关组织,人们逐渐清醒地意识到,要想认识环境,了解生态,获得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和防止生态危机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须借助教育手段。
3、王刚的文章大胆针对时弊,振聋发聩,受到人们的好评。
4、徐复观先生的这些观点,可以说发前人之所未发,
无法找到符合条件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