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ghuángzhōng

惶惶不可终日


拼音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注音ㄏㄨㄤˊ ㄏㄨㄤˊ ㄅㄨˋ ㄎㄜˇ ㄓㄨㄥ ㄖˋ

解释惶惶:恐惧不安的样子;终:完。惊慌恐惧得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到极点。

出处郭沫若《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例子义军进逼京城,吓得朝廷官僚们惶惶不可终日,崇祯上吊,皇城禁军作鸟兽散。

正音“惶”,不能读作“huāng”。

辨形“惶”,不能写作“徨”。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担心害怕到了极点。

感情惶惶不可终日是贬义词。

繁体惶惶不可終日

近义闻风丧胆、惊惶失措、惊恐万状

反义无所畏惧、临危不惧、处之泰然

英语unending anxiety

俄语потерять сон от тревоги

日语終日びくびくしている

德语auβerordentlich beunruhigt sein(von tǒdlicher Panik erfaβt werden)

惶惶不可终日造句更多∨


1、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令他们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

2、东北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打得鬼子惶惶不可终日。

3、现在道高一丈一,谁在惶惶不可终日?

4、以及生活在堂皇与荒凉景象之间的市民的惶惶不可终日。

5、第一,不要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失败不是意味着世界末日的来临。

6、他因为犯了法而惶惶不可终日。

7、在逃的犯罪分子往往过的是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