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ān pín lè dào
注音ㄢ ㄆ一ㄣˊ ㄌㄜˋ ㄉㄠˋ
解释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例子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鲁迅《花边文学 安贫乐道法》)
正音“乐”,不能读作“yuè”。
辨形“道”,不能写作“到”。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甘于贫困恶劣的环境。
感情安贫乐道是中性词。
繁体安貧樂道
近义安贫守道
反义为所欲为、胡作非为
英语be contented in poverty and devote to things spiritual(live contentedly as a poor scholar)
1、 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2、 安静的等待,洒脱的飞翔,随遇而安的气度,安贫乐道的生活,蒲公英就象冰山下的火种,外表清冷孤傲,内在热血奔腾。
3、 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4、 他向来安贫乐道,虽然过着箪食瓢饮的生活,仍然很悠哉。
5、 安贫乐道是一种崇高的生活方式,它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