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zhènkuì

发聋振聩


拼音fā lóng zhèn kuì

注音ㄈㄚ ㄌㄨㄥˊ ㄓㄣˋ ㄎㄨㄟˋ

解释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出处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聩。”

例子出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正音“聩”,不能读作“guì”。

辨形“振”,不能写作“震”。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唤醒麻木的人。

感情发聋振聩是中性词。

繁体發聾振聵

近义醍醐灌顶、发聩振聋

英语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发聋振聩造句更多∨


1、鲁迅的文章常能发聋振聩

2、鲁迅有感于中国人民愚昧和麻木,很需要做发聋振聩的启蒙工作,于是他放弃学医,改用笔来战斗。

3、他这篇文章一刊登出来,立即收到了发聋振聩的效果。

4、当年鲁迅先生利用手中的笔杆写出了发聋振聩的绝世之作。

5、清脆的声音发聋振聩,霎时间一扫阴霾、云消雾散!睁眼看时,心爱的兰儿依旧好端端地坐在身边。<

发聋振聩:成语接龙顺接


    无法找到符合条件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