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ǒu gān shé zào
注音ㄎㄡˇ ㄍㄢ ㄕㄜˊ ㄗㄠˋ
解释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出处三国 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例子那白氏心中正自烦恼,况且连歌数曲,口干舌燥,声气都乏了,为何肯再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正音“干”,不能读作“gàn”。
辨形“燥”,不能写作“躁”。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指非常干渴。
感情口干舌燥是中性词。
繁体口乾舌燥
近义舌敝唇焦
英语hot coppers(weakened by thirst)
1、 快乐,是给口干舌燥的人一壶甘甜的泉水;快乐,是给寒冷的人送去一堆炭火;快乐,是给饥饿的人一块面包。
2、 一个使性子的女人,就象翻腾的浊水,纵使口干舌燥,也不愿啜饮一口。莎士比亚
3、 辅导员为了使大家明白这番道理,讲得口干舌燥。
4、 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眼睛,忍不住要去看他,就像口干舌燥的人明知水里有毒却还要喝一样。我本来无意去爱他,我也曾努力的掐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