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ǒshī

马革裹尸


拼音mǎ gé guǒ shī

注音ㄇㄚˇ ㄍㄜˊ ㄍㄨㄛˇ ㄕ

解释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例子作为军人,应以马革裹尸为荣。

正音“革”,不能读作“gě”。

辨形“裹”,不能写作“里”。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感情马革裹尸是褒义词。

繁体馬革裹尸

近义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反义临阵脱逃

英语die on the battlefield

俄语сложить голову на поле брани

日语軍馬の皮(かわ)で死体をくるむ。戦場(せんじょう)の露(つゆ)と消(き)える

马革裹尸造句更多∨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4、英勇的战士以马革裹尸的决心冲向敌人。

5、身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6、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