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í xíng guài zhuàng
注音ㄑ一ˊ ㄒ一ㄥˊ ㄍㄨㄞˋ ㄓㄨㄤˋ
解释形容形状稀奇古怪;与众不同。
出处唐 房玄龄《晋书 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例子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唐 吴融《太湖石歌》)
正音“状”,不能读作“zuàng”。
辨形“状”,不能写作“壮”。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感情奇形怪状是中性词。
繁体奇形恠狀
近义非同寻常、怪模怪样
反义司空见惯
英语badly dressed appearance
日语へんな形,奇怪(きかい)なかっこう
德语grotesk geformt(von sonderbarer Gestalt)
法语forme bizarre(extérieur étrange)
1、清晨,河水清澈见底,能够照出人的影子来,那些奇形怪状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在河底静静的躺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却闹腾起来了:有横行霸道的螃蟹;有吹胡子瞪眼的龙虾:有性情温和的鲫鱼;有水下清洁工青鱼;还有许多灰白色的“毛咪鱼”……
2、展厅里的蔬菜个个奇形怪状,我看见了一个小小的南瓜,只有我的手掌那么大。
3、山峰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在它们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