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òcúnruòwáng

若存若亡


拼音ruò cún ruò wáng

注音ㄖㄨㄛˋ ㄘㄨㄣˊ ㄖㄨㄛˋ ㄨㄤˊ

解释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例子明·李贽《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人皇氏》:“后世人天路隔,心量浅隘,上世之事,若存若亡矣。”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难以捉摸。

感情若存若亡是中性词。

近义若有若无

若存若亡造句更多∨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世闻道,大笑之。

2、这就是‘道昭如日月,法若存若亡,术杳如幽冥’,简而言之,就是道昭法隐术不传。

3、仰苍苍之色者,不足知其远近;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

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

5、他闭上眼睛,全身慢慢放松,精神逐渐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