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àn kě tì fǒu
注音ㄒ一ㄢˋ ㄎㄜˇ ㄊ一ˋ ㄈㄡˇ
解释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例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胡广传》:“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献可替否是褒义词。
繁体獻可替否
近义献可替不
英语persuade somebody to do good and dissuade him from doing evil
1、故臣子之于君父,则有献可替否讽谏之文,知交之于朋友,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义。
2、献可替否,意思是用可行的去替代不该做的。
3、而献可替否,靡闻姚、宋之言;妒贤害功,但有甫、忠之奏。
4、创刊弁言中更宣布要“以大公之心,发折中之论,献可替否,扬正抑邪”。
5、真正的言官都是献可替否的、敢于非议君王所为的,那种名为批评实为献媚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