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zhīérhòushēng

置之死地而后生


拼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注音ㄓˋ ㄓ ㄙˇ ㄉ一ˋ ㄦˊ ㄏㄡˋ ㄕㄥ

解释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例子《北史·刘武传》:“军士去家二千里,后有黄河之难,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感情置之死地而后生是褒义词。

繁体置之死地而後生

近义背水一战

置之死地而后生造句更多∨


1、过去那种视竞争者为敌人,一定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已不再奏效,所有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如同出于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条上的生物种群,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在高度警惕的同时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2、在田耕大声疾呼,决心背水一战,力促华钢"置之死地而后生"。

3、为了体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更为了展示向地产老大们叫板的勇气。

4、毕竟辽小虎如今处境险恶,球员们都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