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ōng xiào jié yì
注音ㄓㄨㄥ ㄒ一ㄠˋ ㄐ一ㄝˊ 一ˋ
解释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例子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那些充满了忠孝节义、悲欢离合的故事曾迷惑了他。”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封建道德准则。
感情忠孝节义是中性词。
繁体忠孝節義
近义忠孝节烈
1、兄妹沾襟”八个朱红大字,流传很广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标榜的“忠孝节义”其实是自相矛盾的,蔡伯喈行孝的困境正说明封建社会的所谓“孝”实际上是皇权绝对支配下“忠”的附属品,从而揭示了作者文化心理结构与现实的冲突。
3、将积善成德、忠孝节义等道德观点作为其家族文化的焦点。
4、本章参议了元朝文人忠孝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