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接纳外物。
⒉ 指有求于外物。
⒊ 对待他人。
⒋ 泛指待人接物。
⒈ 接纳外物。
引《庄子·人间世》:“气也者,虚以待物者也。”
成玄英 疏:“虚空其心,寂泊忘怀,方能应物。”
⒉ 指有求于外物。
引《庄子·山木》:“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又何求於外物?”
成玄英 疏:“当分名足,不待於物也。”
⒊ 对待他人。
引《文子·道德》:“今吾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从规我者乎?”
⒋ 泛指待人接物。
引《晋书·元帝纪》:“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
《宋书·武帝纪中》:“司马平西 体国忠贞,款爱待物,当於古人中求耳。”
《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 唐 孔颖达 疏:“推忠於人,以信待物,人则亲而尊之,其德日进。”
⒈ 对待他人。
引《晋书·卷六·元帝纪》:「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
⒉ 对待事物。
引晋·挚虞〈公为所寓服议〉:「周礼作乐于刑厝之时,而著荒政十二,礼备制待物。」
1、 我们在接人待物上要有戒舟慈棹的态度。
2、 我希望你能够正确的接人待物。
3、 对于新近到来的求索者,如何接人待物呢。首先,你想到了态度要温柔,和善,保鲜。
4、 接人待物需要理解,耐心,和爱心。
5、 该有人教你们如何接人待物了。
6、 更为可贵的是,在世人匆忙逐利又为利所逐的时代,他接人待物有一种闲适之情。
7、 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