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为国家、为正义而舍弃生命。
例为国捐躯。
英sacrifice one's life;
⒈ 为国家为正义而死。
引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子胥 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諫,亏命为邦。”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借如 阳瓚 効节边城,捐躯死敌,当有 宋 之代,抑 刘 卜 之徒歟?”
宋 苏轼 《到黄州谢表》:“若获尽力鞭箠之下,必将捐躯矢石之间。”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陆公 已向 厓门 死, 信国 捐躯赴 燕 市。”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忽而想到十六年前也曾克复过 南京,还给捐躯的战士立了一块碑。”
⒈ 舍弃身躯。比喻为国家牺牲生命,或因公丧身。
引《三国演义·第二六回》:「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
近牺牲
1、 他是个孤儿,是人民把他养育长大的,他立下了捐躯报国之志,准备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的养育之恩。
2、 眼下外患日深,人人都要存着个捐躯报国之心,要牢牢记住“忠义”。
3、 投笔从戎,既文且武;捐躯报国,虽死犹生。
4、 今奉太上元始敕命,柏鉴昔日为轩辕黄帝大帅,征伐蚩尤,曾有大功,不幸身殒九九寂灭大阵之中,捐躯报国,忠心可嘉。
5、 尔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