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平定变乱:融(孔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
⒈ 平定变乱。
引《后汉书·孔融传》:“融 负其高气,志在靖难。”
唐 陆贽 《论叙迁幸之由状》:“陛下急於靖难,累遣东征。”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 永乐爷 从 北平 起兵靖难,迁於 燕都,是为 北京。”
清 谭献 《明诗录序》:“靖难变起,士气摧伤,朝野之文,遽以衰息。”
⒈ 安危定难,使国家的局势稳定。
引《晋书·卷一〇〇·杜弢传》:「进宜为国思靖难之略,退与旧交措枉直之正,不亦绰然有余裕乎!」
⒉ 明惠帝建文初,用齐泰、黄子澄谋,削诸藩权。帝季父燕王棣,以黄、齐为奸人,举兵反,号称为「靖难」。攻战三年,遂陷京师,自立为帝,史称明成祖。
1、 在靖难之役后,武当山皇家庙观,成为永乐皇帝大修文治的重要措施。
2、 杨昇继任播州宣慰使没过两年,明廷就发生了“靖难之役”。
3、 所以在靖难之役取得完胜,坐上皇帝宝座不久,有人提议把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于顺天府,称行在,朱棣没犹豫,亦没异议,当即批准。
4、 高王请救兵于中国,中国兴兵靖难。
5、 另一批来自云南的军户则是明永乐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