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烧焦溃烂。
例面额焦烂。——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英be burned and ulcerate;
⒈ 烧焦而糜烂。
引《法苑珠林》卷三四:“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於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左公 ﹞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
⒉ 形容残破。
引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从此中原竟焦烂,坐见荆棘埋铜驼。”
⒊ 崩溃灭亡。一本作“燋烂。”
引《南史·陈伯之传》:“北虏僭号中原,多歷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
⒋ 犹言焦头烂额。喻处境窘迫、狼狈。
引《法苑珠林》卷九十:“迷徒障重,弃三车而弗御;漂沦苦海,任焦烂而不疲。”
1、你得仔细观看,看她的雪肤花容,在火中焦烂,满头青丝,化成一蓬火炬,在空中飞扬。芥川龙之介
2、左光斗更为凄惨,死前经受了炮烙之刑,面部被烫得焦烂,膝下的肌肉都已脱落,露出了里面的筋骨,惨不忍睹。
3、看着他的脸焦烂了,我说你以前不是爱吃吗?吃吧?贤子还是说酸。
4、壮汉的右手、右臂被油炸得焦烂。
5、多名婚龄保姆临时“撤漂”,他真的是焦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