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顶事;成事。
例空谈不济事。
英be of help; benefit;
⒈ 犹成事。后常与“不”连用,表示否定。
引《左传·庄公十四年》:“庄公 之子犹有八人,若皆以官爵行赂,劝贰而可以济事,君其若之何!”
《宋书·庾悦传》:“夫设官分职,军国殊用,牧民以息务为大,武略以济事为先。”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飞 见不济事,把军退二十里,却和 魏延 引数十骑,自来两边哨探小路。”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单看见一个学校,一批学生,不济事,还得睁着眼看社会大众。”
⒈ 有益于事。指能成事。
引《左传·成公六年》:「圣人与众同欲,是以济事。」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几十两银子不济事。我竟给你一百两银子,你拿过去教班子。」
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收复山河吾济事,长留肝胆照陵园。林伯渠
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
4、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
5、为人处世上,我们要容忍他人但在科技,经济事业上,“勿忍”永远是我们的主旋律,我们要发展,“勿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