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纳谏(nà jiàn)的意思

纳谏

纳谏拼音 :nà jiàn

纳谏注音 :ㄋㄚˋ ㄐ一ㄢˋ

繁体 :納諫


词语解释

纳谏[ nà jiàn ]

⒈  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⒉  向君主进谏。

引证解释

⒈  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国语·晋语八》:“纳諫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大赦制》:“纳諫如响,任贤勿疑。”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臣以进言为忠,君以纳諫为圣。”
《前汉书平话》卷中:“任用贤士,纳諫如流。”
《清史稿·高宗纪》:“锦县 生员 金从善,以上言建储立后,纳諫施德,忤旨,论斩。”

⒉  向君主进谏。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及王之徵也, 吉 遂 又数纳諫,王不能用,遂至於废。”

国语辞典

纳谏[ nà jiàn ]

⒈  接受规劝、谏言。

《国语·晋语八》:「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
《北史·卷二三·于栗䃅传》:「自古明王圣主,皆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纳谏造句更多∨


1、朱明复变现得虚怀若谷,纳谏如流

2、有了一颗星球财富打底的李庠自然纳谏如流,但是再次打量了一下所在的胖子朋友的这间医院宿舍,最终开口道:蛋蛋,我要租一间房子。

3、唐太宗励精图治、纳谏如流,逐渐恢复唐朝的国力。

4、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纳谏如流,使得唐朝国运蒸蒸日上,唐太宗更是成为一代有为之君。

5、虽然朕自以为自

纳谏的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