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克期,在严格规定的期限内。
英on a set date;
⒈ 限定日期。刻,通“剋”。
引《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
《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元年》:“虎 好猎,晚岁,体重不能跨马,乃造猎车千乘,刻期校猎。”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
章炳麟 《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啟超 説国会议院等事,且曰:今朝廷下詔,刻期立宪。”
⒈ 限定日期。
引《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
近限期
英语variant of 克期[ke4 qi1]
1、 安徽除前举“招纳亡命,联络十余村庄”,“刻期攻城”的谢家大户谢四老虎谢珍科。
2、 便差军数万,筑濡须坞,晓夜并工,刻期告竣。
3、 同月,任命备倭将帅,派兵7000刻期入朝。
4、 洗答诵梵咒者,亦立致风雨,天地之气能如是之刻期乎?故必两义兼陈,其理始备。
5、 绣乃移屯其军,分为四寨,刻期举事。
6、 错过这个时期,小动物就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