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使法令严明。明确的法令。明显的规律。汉、唐、宋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通晓法令。
⒈ 使法令严明。
引《管子·幼官》:“明法审数,立常备能则治。”
《韩非子·南面》:“人主不能明法而以制大臣之威,无道得小人之信矣。”
⒉ 明确的法令。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是以圣人审於是非,察於治乱,故设明法,陈严刑,防非矫邪,若隐括辅檠之正弧剌也。故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
⒊ 通晓法令。
引《后汉书·郭贺传》:“贺 能明法,累官, 建武 中为尚书令,在职六年,晓习故事,多所匡益。”
⒋ 明显的规律。
引《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説。”
⒌ 汉、唐、宋 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 汉 建元 初令郡察人材,设四科,其三曰明习法令,为明法的开始。 唐 宋 科举都有明法科。主要考试关于法令的知识。参阅《通典·选举一》。
引《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
《宋史·选举志一》:“初,礼部贡士,设进士……学究、明经、明法等科。”
⒈ 彰明法治。
引《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作制明法。」
⒉ 自然的规律。
引《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⒊ 明的法令。
引《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今大王列在诸侯,訹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2、立身明法,办事依法,维权用法,诚信守法,和谐有法。
3、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4、古今立国之道,惟在整饬纪纲,修明法度,使内外相系,强弱相安,乃可巩固国基,争存宇内。袁世凯
5、法律系期末考试:“试举例说明法律一词中‘法’与‘律’有何不同?“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