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拿取和给予。
例取予随心。
英take and give;
⒈ 亦作“取与”。收受和给予。
引《管子·幼官》:“著於取与之分,则得地而不执。”
《汉书·司马迁传》:“然僕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作“取与”。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观取与於宜适,谓虚实於言行,考操业於闺閫,校始终於信効,善否之验不亦易乎!”
宋 苏辙 《民政上》:“臣愚以为严赏罚,勑官吏,明好恶,慎取予,不赦有罪,使佛老之福不得苟且而惑其生。”
《明史·朱希周传》:“性恭谨,不妄取予。”
⒉ 形容操琴时内收和外放的指法。
引宋 文天祥 《胡笳曲序》:“庚辰中秋日, 水云 慰予囚所,援琴作《胡笳十八拍》,取予疾徐,指法良可观也。”
1、视国为家,一人独治,予取予夺,置百官如虚设,置天下苍生于不顾。这就是病根!
2、他几乎冒犯了所有人,予取予夺,哪怕是在他应该显露出抚慰之时。
3、匈奴里面也有好人,但更多人把大汉当成了予取予夺的羔羊。
4、天意不可违,予取予夺,作为大自然抛来的斧钺,人类引颈慷慨就戮,当无怨言。
5、天方教讲究的是非信徒的财富乃至生命皆可予取予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