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选取士人,旧时指选取读书人出来做官。
例开科取士。
英choose scholars as officials;
⒈ 选取士人。
引《孟子·告子下》:“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惠书责以不能如 信陵 执轡者,夫 信陵,战国 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清 朱士琇 《道南讲授序》:“盖自 宋 理宗 后, 文公 之书满天下,迄 明 以 朱 註取士,则流传益盛。”
⒈ 选用人才。
引《孟子·告子下》:「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
《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
1、自隋朝开科取士开始,他们就活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2、隋朝开始开科取士,最初亦为取秀才。
3、唐天子开科取士小说:白话残唐五代史演义。
4、战俘处置后,我看我朝应该开科取士,多选贤才,才能国运兴盛。
5、据《通典》记载:杨广和父亲杨坚不同,他开科取士时优先考虑的是个人品质而非文才,这在全社会中倡导了一种重品行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