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字体瘦细而劲健。
⒉ 细瘦而坚硬。
⒈ 谓字体瘦细而劲健。
引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苦县 光和 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仇兆鳌 注:“《晋书·王献之传》:‘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
宋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千载笔法留 阳冰,杜陵 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观其笔力,果可谓瘦硬通神。”
⒉ 细瘦而坚硬。
引闻一多 《春之首章》诗:“亭子角上几根瘦硬的还没赶上春的榆枝,印在鱼鳞似的天上。”
⒈ 字体细而健劲。
引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1、“僻字冷句,险韵拗句,风格枯涩瘦硬”的特点,成就了江西诗派。
2、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3、历来文士流行隶篆相参的八分书,郑氏则再加以行楷笔法,创新为八分之八分,戏称六分半,被前人推为纵横错落、瘦硬错落,“乱石铺阶”。
4、等等学迹,只见其用笔骨力深注,力透纸背,爽利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园,瘦硬劲挺“柳骨”。
5、此后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