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唐宋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
⒉ 元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
⒈ 唐 宋 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
引唐 姚合 《寄杨茂卿校书》诗:“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除 四川 外,诸州及漕司解士,就礼部贡院锁试,名曰省试。”
《宋史·选举志二》:“﹝ 绍兴 七年﹞时闻 徽宗 崩,未及大祥,礼部言:故事,因谅闇罢殿试,则省试第一人为榜首,补两使职官。”
⒉ 元 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
引《儒林外史》第七回:“果然英雄出於少年,到省试,高高中了。”
郑振铎 《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 曾国藩 ﹞接连的,中省试,中会试,点了翰林,不多几年,便俨然的挤入了缙绅大夫之林。”
1、那年春天,苏轼省试及第。
2、为节省试验时间和资源,可靠性寿命试验通常采用定数截尾和定时截尾两种方法.
3、时省试和第二年的礼部试,陆游都被考官选为第一,但当时的权臣秦桧一心想让参加同科考试的孙子得第一,加上陆游试卷中有恢复中原的主张,终遭黜落。
4、在考试程序方面,唐代省试中逐步建立了进士、明经等常科科目三场考试制度,从技术层面避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