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删去不必要的文字。
英reduce;
⒈ 犹删除。常指文字。
引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今若破合杂俗,次比种稷,删削不急……将来达者观之,当美於今之视 周 矣。”
《宋史·刑法志一》:“自 檜(秦檜 )专政,率用都堂批状、指挥行事,杂入吏部续降条册之中,修书者有所畏忌,不敢删削。”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太白 《怀素草书歌》诚为伪作,而校者不能删削,以无左验故。”
鲁迅 《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去年编定《热风》时,还有绅士们所谓‘存心忠厚’之意,很删削了好几篇。”
1、文章中有可以删削的句子,足见其粗琉;文章中没有一个可以削减的字,才知道其精密。
2、善于删削的人,文章中一些多余的字虽然去掉了,但意思仍保留下来;善于铺陈的人,文章中所用的辞藻各不相同,而意思愈来愈明显。
3、但也别删削太多,或是达到过犹不及的程度。
4、删削和添加那个剧团的成套备演剧目,虽然没有创作整部剧久却也使之焕然一新。
5、散文极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