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借口。
⒉ 假称。
⒈ 借口。
引文秉 《先拨志始》卷上引 明 杨涟 《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忠贤 恐其露己骄横,上年因皇上南郊,谋之私比,托言急病,立刻掩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于生 念许之则祸在后日,不许则祸在目前,猝不能决。托言父在难自专。”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
⒉ 假称。
引清 尹庆兰 《萤窗异草三编·秦吉了》:“月餘,婢竟光采如初, 绪 乃浼尼为撮合山,托言贫家之女,力白於其母。”
⒈ 假托言词。
引《三国演义·第四回》:「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
近借口 借口
1、我们认为诸子百家普遍称引黄帝的事迹,甚至托言黄帝以自重,这正是黄帝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反映,说明黄帝传说确有真实的历史核心。
2、杨凝式也觉失言,便从那天起,托言“心疾”,开始佯狂,从此得了个诨号“杨风子”。
3、一是古代统治者托言天命,捏造所谓“天书”是用丹笔所写,故称“丹书”,为百姓所忌用。
4、临近春节,蒋介石特派人送一只金华火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