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指共同赴敌者。
⒈ 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
引《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初, 鲁肃 尝劝 孙权 以 曹操 尚存,宜且抚辑 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吾义不与贼俱生,孰能与我同仇者乎?”
周恩来 《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审问毕,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齐唱《国际歌》,以赋同仇,直影响了全所。”
⒉ 指共同赴敌者。
引朱德 《出太行》诗:“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⒈ 语出比喻一致对付仇敌。
引《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资治通鉴·卷六八·汉纪六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1、大会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鲜北军民抗美保家的同仇敌慨的斗志。
2、抗争初起,小区业主同仇敌慨,齐心协力。
3、说的是,眼下大军刚败士气低落,只有同仇敌慨才能撑到朝廷援军赶来。
4、不光是小霞,就连站在一旁的皮卡丘,也同仇敌慨地以愤怒的目光投向这女人。
5、当自由受到攻击时,我们曾经深感国家团结的力量和同胞的情谊,我们的反应万众一心,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