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⒈ 指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引《尉缭子·治本》:“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
《后汉书·贾逵传》:“逵 所著经传义詁及论难百餘万言,又作诗、颂、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
宋 苏轼 《答试馆职人启》:“职在翰苑,当发策而莫辞,识匪通儒,惧品藻之不称。”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及 乾 嘉 之际,通儒辈出。”
⒈ 博学多闻,言行可资效法的读书人。
引《后汉书·卷三六·贾逵传》:「逵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百余万言,……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
《儒林外史·第八回》:「俗语说得好:『与其出一个斲削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培养阴隲的通儒。』」
1、 人,部院官吏32人,“硕学通儒”与“纳税多额”者10。
2、 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声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3、 彼时的西南联大,可谓群贤毕至,硕学通儒不胜枚举。
4、 朱希祖在北大任教时期,家中的座上客都是硕学通儒,座中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5、 毋庸讳言,身处闹市包围之中的汉口路,是硕学通儒及金陵学子的家园,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