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车辙宽度相同。
⒉ 引申为同一、一统。
⒊ 指古代华夏诸侯国。
⒋ 谓同路而行。
⒌ 比喻方法、法则等相同。
⒈ 车辙宽度相同。
引《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⒉ 引申为同一、一统。
引《汉书·韦玄成传》:“四方同轨,蛮貊贡职。”
颜师古 注:“同轨,言车辙皆同,示法制齐也。”
《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
胡三省 注:“天下混一,则车同轨·书同文。”
清 王韬 《亚洲半属欧人》:“如图富强之术,而使东西之同轨合辙者,要不外乎此。”
⒊ 指古代 华夏 诸侯国。
引《左传·隐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
杜预 注:“言同轨,以别四夷之国。”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天子七月而葬,同轨必至。”
《旧唐书·李珏传》:“今遵同轨之会,适去於中邦;告远夷之使,未復其来命。”
⒋ 谓同路而行。
引唐 杜甫 《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遇孟云卿因为醉歌》:“岂知驱车復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
⒌ 比喻方法、法则等相同。
引《韩非子·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
《文选·班固<幽通赋>》:“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李善 注引 刘德 曰:“人道既然,仰视天道,又同法也。”
南朝 齐 谢镇之 《与顾道士书》:“葢闻佛之兴世也,古昔一法,万界同轨。”
⒈ 车轨广狭相同。
引《管子·君臣上》:「戈兵一度,书同名,车同轨,此至正也。」
⒉ 比喻统一。
引《汉书·卷七三·韦贤传》:「今赖天地之灵,宗庙之福,四方同轨,蛮貊贡职。」
⒊ 比喻方法、法则等相同。
引《韩非子·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
《文选·班固·幽通赋》:「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⒋ 同路而行。
引唐·杜甫〈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岂知驱车复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
1、 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2、 想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
3、 因为秦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所以车辙是一样宽,天长日久车走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压过的地方千百年了依旧没有长出草来。
4、 在书同文,车同轨等共同生活习惯及文化特征的影响下,许多古老的氏族被集合到了一起,更在一个强大的朝代汉朝的影响下,摧生了汉人及后来的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