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见“学馆”。
⒈ 亦作“学舘”。 学舍;学校。
引唐 郑谷 《送颜明经及第东归》诗:“閒来思学馆,犹梦雪窗明。”
《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自 唐 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絶, 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
清 蒲松龄 《闹馆》:“上世裡我无曾入个学馆,看文书银钱票甚是作难。”
⒉ 学宫,学庙。参见“学宫”、“学庙”。
引元 杨载 《送丘子正之海盐》诗:“海邦终寂寞,学舘尚穹崇。”
⒊ 即学堂。旧时命相家术语。参见“学堂”。
引五代 齐丘 《玉管照神局·吕洞宾赋》:“学馆清高者,凌云折桂。”
⒈ 学校、私塾。
引《北史·卷一七·魏景穆十二王传上·阳平王新成传》:「置学馆于私第,集群从子弟,昼夜讲读。」
1、唐太宗贞观十年在其子魏王李泰府设文学馆。由于太宗对李泰的特殊宠爱使其文学馆带有了与众不同的色彩并隐约与政治发生了联系。
2、介绍了冰心文学馆的创作构思。
3、小学馆驻上海的工作人员向总部编辑部选送了“10名最有希望的中国漫画家”名单,其中L。
4、宁阳在内文学馆上了半年学,对这个世界上的国家也已经有些粗浅的了解。
5、文摘:介绍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