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气愤,怨恨。
英discontent and indignation;
⒈ 怨恨;愤恨。
引《汉书·地理志下》:“父兄被诛,子弟怨愤。”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琴《乌》曲怨愤,庭鹤舞摧頽。”
清 姚莹 《黄香石诗序》:“夫非其声音文字之工也,是其忠义之气,仁孝之怀,坚贞之操,幽苦怨愤,鬱结而不可伸之志,所存者然也。”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四:“她还可以把丈夫当作活玩具,一个发泄怨愤的对象。”
⒈ 积怨愤恨。
引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琴乌曲怨愤,庭鹤舞摧颓。」
近愤懑
1、 整天被不满,怨愤心理所掌控的人是最痛楚的人,抛弃打击,学会宽恕是爱自已的优秀措施.
2、 大部分抗议者首要指向的是当地政府并被这股怨愤力量所推动,但是中国的领导阶层因为三十年的两位数经济增长使得公众还有一定的耐性隐忍不发。
3、 她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感到很怨愤.
4、 而拉美各国发泄怨愤对其北方邻居的怨愤时,委内瑞拉常常充任急先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