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有司(yǒu sī)的意思

有司

有司拼音 :yǒu sī

有司注音 :一ㄡˇ ㄙ


词语解释

有司[ yǒu sī ]

⒈  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陛下可将彼家属送有司问罪。——《三国演义》
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授之于有司。——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official;

引证解释

⒈  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汉 桓宽 《盐铁论·疾贪》:“今一二则责之有司,有司岂能缚其手足而使之无为非哉?”
唐 柳宗元 《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太学生﹞有凌傲长上,而誶駡有司者。”
元 《日损斋笔记·辨史》:“自 元鼎 以前之‘元’,皆有司所追命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三:“几十年来的 元 君荒淫,有司毒虐,天下兵起,中原之民,久无所主。”

国语辞典

有司[ yǒu sī ]

⒈  官员。职有专司,故称为「有司」。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红楼梦·第六八回》:「著他写一张状子,只管往有司衙门中告去。」

有司造句更多∨


1、秦之有司,负秦之法度;秦之法度,负圣人之法度。

2、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有司之虑远,而权家之利近;令意所禁微,而僭奢之道著。

4、故上者民之仪也,有司执政民之表也,迩臣便辟者群臣仆之伦也。

5、日减日削,所存不给,有司抑有不容已之务,酷吏又以意为差遣,则条鞭之外,役又兴焉。

6、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