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谏官(jiàn guān)的意思

谏官

谏官拼音 :jiàn guān

谏官注音 :ㄐ一ㄢˋ ㄍㄨㄢ

繁体 :諫官


词语解释

谏官[ jiàn guān ]

⒈  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鲁公为谏官。——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imperial censors;

引证解释

⒈  掌谏诤的官员。

《汉书·萧望之传》:“陛下哀愍百姓,恐德化之不究,悉出諫官以补郡吏,所谓忧其末而忘其本者也。”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諫官非不达,诗义早知名。”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古无諫諍之官,人人皆諫官也,不惟广受天下之言,亦所以广收天下之才。”

国语辞典

谏官[ jiàn guān ]

⒈  职官名。专司谏诤之职的官吏。如御史、谏议大夫等。

谏官造句更多∨


1、唐代发达的谏官制度有深刻的社会基础,这一社会基础主要表征为经学的弘扬广大和谏官的道隐情怀两大方面。

2、宋朝开启了台谏合流制度,御史与谏官充分发挥了监察百官的作用。

3、从他们任职期间和部分不在谏职但与谏官有关的诗歌中,可以清楚地瞭解唐代诗人的政治心态和文学意识。

4、谏官制度是封建君主制中一项重要内容,自周首创,经过千余年的发展,至隋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