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曷若(hé ruò)的意思

曷若

曷若拼音 :hé ruò

曷若注音 :ㄏㄜˊ ㄖㄨㄛˋ


词语解释

曷若[ hé ruò ]

⒈  什么样;怎样。

⒉  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引证解释

⒈  什么样;怎样。

《晏子春秋·问上十六》:“君子常行曷若?”
《荀子·强国》:“如是则 齐 必断而为四,三国若假城然耳,必为天下大笑,曷若?”
杨倞 注:“天下必笑其无谋灭亡,问以为何如也。”

⒉  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后汉书·班固传下》:“太液 昆明,鸟兽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
唐 柳宗元 《刘叟传》:“是故事至而后求,曷若未至而先备。”
清 顾炎武 《钱粮论上》:“曷若度土地之宜,权岁入之数,酌转般之法,而通融乎其间。”

曷若造句更多∨


1、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曷若相忘于江湖。”。庄子

2、但乞灵于皮,曷若乞灵于学!学而可致,何必甘心认为流氓。

3、今留学既众,曷若设革命本部于东京,而设分部于国内通商各口岸,他日在东留学,毕业而归,遍于二十二省,则其支部之设,可以不谋而成。

4、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垂阴。

5、一或罪及,上孤国恩,中贻亲辱,下使乡邻朋友蒙诟包羞,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