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唯喏”。
⒉ 应答。
⒊ 形容卑恭顺从。
⒈ 亦作“唯喏”。
⒉ 应答。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
《水浒传》第八一回:“李师师 执盏擎杯,亲与 燕青 回酒谢唱,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嬈声嗽,来惹 燕青 ; 燕青 紧紧的低了头,唯喏而已。”
《老残游记》第十五回:“老残 听得没头没脑,答应不是,不答应又不是,只好念糊唯诺。”
⒊ 形容卑恭顺从。参见“唯唯诺诺”。
引唐 韩琬 《御史台记·来俊臣》:“﹝ 周綝 ﹞惧 俊臣 莫敢西顾,但视东唯诺而已。”
元 胡长孺 《耕渔乐赠金华相士》诗:“长官怒駡沸於爚,口自唯诺心自怍。”
鲁迅 《华盖集·补白》:“倘遇见这样的平民,必须恭维他,至少也得点头拱手陪笑唯诺,象先前下等人的对于贵人一般。”
⒈ 应对。
引《礼记·曲礼上》:「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⒉ 顺从而无所违逆。元·胡长孺〈耕渔乐赠金华相士〉诗:「长官怒骂沸于爚,口虽唯诺心自怍。」也作「唯唯诺诺」。
反不允 反对
1、最容易使人上当受骗的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的人:我宁愿用那种脾气不好,但敢于讲真话的人,作为领导者,你身边这样的人越多,办成的事也越多。
2、我们都不喜欢那种唯唯诺诺的人。
3、或者寂寞,唯唯诺诺;或者叛逆,离经叛道,只将自己禁锢在自己的世界里,祈求着虚无缥缈的原谅。
4、他带着一副唯唯诺诺不明事理的下属的模样,流露出装模作样的恭敬的神态向皇帝面前走来,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