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
⒈ 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
引《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熹 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后汉书·章帝纪》:“体之以忠恕,文之以礼乐。”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夫以忠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知而下易达,虽有卖国之姦,无所投其隙,仓卒之变,无自发焉。”
《镜花缘》第十一回:“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説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
引《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礼记·中庸》:「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1、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2、忠恕所以公平。造德则自忠恕,其致则公平。
3、我们已注意到,他的思想,仿佛取法于一切圣贤忠恕之士,认为自己首要的天职并不在于为己。
4、忠恕思想既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又是争论最多的概念之一,因此澄清其内涵意义重大。
5、牺牲小我,顾全大局,争论无益,忠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