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众民;百姓。
⒈ 众民;百姓。
引《书·汤誓》:“格尔众庶,悉听朕言。”
《韩非子·问田》:“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
宋 文天祥 《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今续得广牒,以 义丁 越界深入,肆行刼杀,大不可令众庶见。”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教权庞大,则復之假手于帝王,比大权尽集一人,则又颠之以众庶。”
⒈ 人民、百姓。
引《书经·汤誓》:「格尔众庶,悉听朕言。」
汉·贾谊〈过秦论〉:「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
1、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庚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辩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王安石
2、其“齐众庶,抑兼并”、“经济管制”等思想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
3、遂被害,时年七十三,众庶痛惜焉。
4、匈奴不敬,辞言不顺,负其众庶,时为寇盗,挠边境,扰中国,数行不义。
5、“安故重迁,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