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作乱、肇祸、侵略等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
⒉ 盗贼。
⒈ 指作乱、肇祸、侵略等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
引《左传·昭公七年》:“晋 大夫言於 范献子 曰:‘ 卫 事 晋 为睦, 晋 不礼焉。庇其贼人,而取其地,故诸侯贰。’”
《晋书·裴宪传》:“盾 奥 奔 淮阴,妻子为贼人所得。”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陕西攻策》:“不知贼人之谋,果犯何路。”
⒉ 盗贼。
引《百喻经·贼偷锦绣用裹氀褐喻》:“昔有贼人入富家舍,偷得锦绣。”
《西游记》第五七回:“不期晚间就宿在贼窝主家里,又把一伙贼人尽情打死。”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飞马回来,遇着 孙解官,説贼人已投向东小路而去了。”
⒈ 强盗、盗贼。泛指作坏事的人。
引《红楼梦·第六六回》:「遇见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劫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
1、他负案在逃,贼人胆虚,一听到警笛声便心惊肉跳。
2、这本是鸳鸯戏语,叫他出来,谁知他贼人胆虚,只当鸳鸯已看见他的首尾了。
3、越发说他是贼人胆虚了。
4、瞧那人蹲在墙角目光散漫,全去着,一定是贼人胆虚。
5、懦夫无勇,贼人胆虚,顶天立地大丈夫才说得上勇气和胆量,怎不高贵又重要?古人评价包拯“举刺不避乎权势,犯颜不畏乎逆鳞”。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