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慵堕”。
⒉ 犹懒惰。
⒈ 亦作“慵堕”。犹懒惰。
引唐 韩愈 《合江亭》诗:“淹滞乐闲旷,勤苦劝慵惰。”
唐 白居易 《妻初授邑号告身》诗:“倚得声名便慵堕,日高犹睡緑窗中。”
宋 苏辙 《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诗:“余虽谬学文,书字每慵堕。”
明 袁宗道 《读陶渊明》:“疎粗之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堪簿书。”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十五:“日长也觉安慵惰,不过长松大石间。”
⒈ 懒惰。唐·韩愈〈合江亭〉诗:「淹滞乐闲旷,勤苦劝慵惰。」也作「慵懒」。
1、容颜合向风霜老,白发羞为慵惰新。
2、客家人性格大都质朴耐劳,很少慵惰浮夸,一直保存着古代中原人的风气。
3、王尔德衣着考究入时,举止温文得体,说起话来妙语连珠,那带有拖腔的牛津口音十分地道,慵惰中透出高傲。
4、刘枫轻轻抿了一口茶,叹出口腔里的残留的热气茶香,躺在靠椅上,神情慵惰。
5、既获,即束手坐食以卒岁,其妻乃负贩以赡之,已则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