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旧指士兵。
英soldier;
⒈ 清 代称临时招募的兵卒为勇,因以“兵勇”泛指兵卒。
引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摺》:“去岁 英 夷一入城, 叶名琛 即被掠而去,彼时城中岂无数百官绅?岂无数万兵勇?皆无法可施。”
《廿载繁华梦》第十七回:“又些时,纔见各营将官,带些半睡不醒的兵勇到来弹压,到时火势已寝息了。”
陈登科 《活人塘》三:“孙在涛 是 新河集 的董事,做过乡长,他家有二十多顷地,开木厂,家里养十几个兵勇(保家丁),专门在 新河集 欺侮人。”
⒈ 兵卒。清代称兵为「额兵」,额兵之外征募来御寇的称「勇」,合称为「兵勇」。
1、 张顺命兵勇手执巨斧,弓上弦刀出鞘严阵以待。
2、 跋涉奇路、穿山越谷,三千子弟兵勇闯川藏线,20万吨建材飞渡天险,18万顶帐篷绽放川西高原。
3、 今以六百兵勇截击贼众二千余人,歼除殆尽,洵属勇谋兼优。
4、 区泽处惊不变,集结兵勇,把守要隘,巡查四周,且耕且守,保障郡内安宁,护卫生产经营。
5、 而是一伙训练有素的精兵勇将!且说大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