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
⒉ 喻出师征伐。
⒈ 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
引《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
《史记·卫康叔世家》:“与太子白旄,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
《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臺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鉞,兵符将印,请 绍 登坛。”
⒉ 喻出师征伐。
引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白旄黄鉞定两 京,擒 充 戮 竇 四海清。”
明 无名氏 《智降秦叔宝》第一折:“某乃 李世民 是也,本贯 河 东 太原 人氏,父乃 唐公 李渊。自因 隋 朝乱政,天下纵横,某十八岁同父起义,白旄黄鉞,平定两京。”
⒈ 古代一种军旗。以牦牛尾置于竿首,用以指挥全军。
引《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1、况主公受天子白旄黄钺,得专征伐,原为禁暴除奸;似这等权奸蛊国,内外成党,残虐生民,以白作黑,屠戮忠贤,为国家大恶。
2、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袁绍登坛。
3、玉简金书,威振三天称护法;白旄黄钺,灵通九地号降魔.
4、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众诸侯首领请绍登坛。
5、狄将军直率忠义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