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榜眼(bǎng yǎn)的意思

榜眼

榜眼拼音 :bǎng yǎn

榜眼注音 :ㄅㄤˇ 一ㄢˇ


词语解释

榜眼[ bǎng yǎn ]

⒈  科举时代对殿试第二名的美称。

the second place at palace examinations;

引证解释

⒈  其名始于 北宋 初,当时殿试录取的第二、三名,皆称为榜眼。后第三名称“探花”,榜眼专指第二名。

宋 王禹偁 《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诗:“货船东下 歷阳湖,榜眼科名释褐初。”
《明史·选举志二》:“﹝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状元榜眼探花》:“北宋 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葢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

国语辞典

榜眼[ bǎng yǎn ]

⒈  科举时代殿试第二名。

《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黄巢意中惊疑,未免且去探榜,行得数步,探听得试院开榜了,却是别人做了状元,别人做了榜眼,别人做了探花郎。」

英语candidate who came second in the Han-lin examination, see 狀元|状元[zhuang4 yuan2]

榜眼造句更多∨


1、朔州人王赓荣是清朝光绪二年榜眼,是封建科举时代朔州第二个获得科举高等第的人。

2、自明代弘治以降,有状元1名、榜眼1名、传胪1名、进士者13名、副榜4名、举人30余名,著作达100多部。

3、贵州大方县高考榜眼分享人生V时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笑一笑就过去了。

4、这时候,刘三儿在旁边答茬了:这位乃是今科榜眼张好古,张公子。

5、众秀才心痒难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