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猜忌嫌怨。
⒈ 猜忌嫌怨。
引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乐羊,战国 陪臣,犹赖见信之主以全其功,况 唐 虞 之朝而有猜嫌之事哉!”
唐 司空曙 《送郑明府贬岭南》诗:“猜嫌成謫宦,正直不防身。”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郑观应 《盛世危言·交涉上》:“﹝西人﹞入国不问禁例,入乡不知土俗,在租界外创办之事,亦不禀准当道而后行……是以猜嫌易启,动至激成巨案。”
⒈ 猜疑不信任。唐·司空曙〈送郑明府贬岭南〉诗:「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也作「猜忌」。
1、 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乘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
2、 故庐陵王于营阳之世,屡被猜嫌,积怨犯上,自贻非命。
3、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
4、 今将军轻信谗慝之言,与平北有隙,愚谓猜嫌之端,在此不在彼也。
5、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