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放逸(fàng yì)的意思

放逸

放逸拼音 :fàng yì

放逸注音 :ㄈㄤˋ 一ˋ


词语解释

放逸[ fàng yì ]

⒈  放纵逸乐。

⒉  豪放不羁

⒊  离散;失散。

⒋  佛教谓不守佛门规矩。

引证解释

⒈  放纵逸乐。

《逸周书·时训》:“蜩不鸣,贵臣放逸。”
朱右曾 校释:“放逸,放纵晏佚。”
清 王锡振 《<嬃砧课诵图>序》:“日惴惴於悲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

⒉  豪放不羁

《南史·张充传》:“言论放逸,一坐尽倾。”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于鹄》:“有诗甚工,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于疎远,且多警策。”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文三桥》:“意气放逸,旁若无人。”

⒊  离散;失散。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忽迁化而不反兮,魂放逸以飞扬。”
北齐 刘昼 《新论·防欲》:“人有牛马放逸不归,必知收之。”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世统数更,史事放逸。”
明 李东阳 《<嘉兴府志>序》:“东汉 以降,记载日益繁,而放逸磨灭,不可胜计。”

⒋  佛教谓不守佛门规矩。

唐 白居易 《东都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茶毗幢记》:“大师自出家至即世……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载,而身相长大,面相端严,心不放逸,口无戏论。”

放逸造句更多∨


1、不沈缅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2、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弛;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

3、放逸者流宕而忘归,穿凿者补缀而不足。

4、放下不是放弃,轻松不是懈怠,自在不是放逸,随缘不是随便,不执着不是不认真。

5、藉由勤奋、不放逸、自制、调御自己,智者为自己建造不为洪水淹没的岛。

6、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