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明清小说中称妓女;戏剧中以粉涂面的净角。
英prostitute;
⒈ 妓女。
引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经板似粉头排日唤,落叶似官身吊名差。”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他家里还有一个粉头,排行三姐,号 玉堂春,有十二分颜色。”
《红楼梦》第六五回:“你们哥儿俩,拿着我们姊妹两个权当粉头来取乐儿,你们就打错算盘了。”
⒉ 戏曲中净角一种,以粉涂面扮演奸佞人物。如京剧《空城计》之 司马懿 、《打严嵩》之 严嵩 等。
⒈ 妓女。
引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如今又缠上一个粉头,道强似我的多哩。」
《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他家里还有一个粉头,排行三姐,号玉堂春,有十二分颜色。」
⒉ 在戏剧中,净角以粉涂面,以示奸佞,称为「粉头」。
1、豇豆红釉的奇特在于略带粉头的红釉下模糊现出些红色、绿色的斑点或色晕,使釉色显得更加透明、丰盛和出人意料。
2、一名包着粉头巾的高大锡克族人是一家这样的收奶站的负责人,他说自己的家人在加拿大生活,但他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工作去和他们团聚。
3、光棍寂寞无人伴,度日如年受熬煎。总想结识有心人,多次碰撞南墙边。只因潇洒引人看,说是臭美不正干。粉头油面不能要,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