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立于天地之间。常以否定式或反诘式表示仇恨之深或可耻之甚。谓蒙受天恩。
⒈ 立于天地之间。常以否定式或反诘式表示仇恨之深或可耻之甚。参见“不共戴天”。
引《礼记·曲礼上》:“父之讐,弗与共戴天。”
《北齐书·赵郡王叡传》:“今嗣主幼冲,岂可使邪臣在侧,不守之以正,何面戴天?”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雪里归舟》:“正是相逢恨少鱼肠剑,羞与仇人共戴天。”
清 周亮工 《得儿书深悯其意作此寄之》诗:“蒙头债子羞无路,洒血寃儿憾戴天。”
⒉ 谓蒙受天恩。
引宋 王禹偁 《拟李靖破颉利可汗露布》:“臣等无任乐圣戴天,抃舞懽呼之至,谨具露布以闻。”
⒈ 戴,顶著。戴天指立于天地间。常表示仇恨之深。
引《礼记·曲礼上》:「父之雠,弗与共戴天。」
1、安妮莎露,我星辰五哥与你不同戴天。
2、而且中毒较深,已无药可救矣!须知父仇不同戴天。
3、慕寒知道妖族和他不同戴天,想要不惜一切代价杀了他,若是鬼界透露他就待在云涯之城,妖族大军必定会不顾一切前去。
4、本是不同戴天大敌,却产生了深厚的情谊。
5、即便抛开大义不说,父母深仇未报,不同戴天,要颠覆大光明圣教,凭我一人之力万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