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再发生事情。
例必将更事。
⒉ 经历。
例少不更事。中学生更事少。
⒊ 常有的事。
例此乃更事耳。
⒈ 再生事。
引马王堆 汉 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朱己谓魏王章》:“秦 非无事之国也, 韩 亡之后,必将更事。”
⒉ 常事;交替出现的事。 《史记·秦本纪》:“晋 旱,来请粟。 丕豹 説 繆公 勿与,因其饥而伐之。
引繆公 问 公孙支,支 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
⒊ 经历世事。
引《汉书·平帝纪》:“及选举者,其歷职更事有名之士,则以为难保,废而弗举,甚谬於赦小过举贤材之义。”
宋 陆游 《春雨绝句》之六:“更事老翁顽到底,每言宜睡好烧香。”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三桂 年老更事多,欲出万全,不肯弃 滇、黔 根本。”
叶圣陶 《四三集·冥世别》:“什么叫‘有地位有家室有经验者多不肯冒险一试,学生更事不多,激动较易……为最便于利用之工具’?”
⒈ 对世事有所阅历。
引《隋书·卷四六·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⒉ 常事。
引《史记·卷五·秦本纪》:「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
1、少不更事的他显得很天真。
2、童年的生活趣味无穷,由于那时少不更事,好奇心强,做过不少傻事,闹了不少笑话。
3、孩子少不更事,希望先生多加谅解。
4、我的弟弟少不更事,昨天失言冒犯,请您原谅!
5、对于少不更事的中小学生,我们理应加强国情知识教育。
6、犬子少不更事,昨天多有冒犯,请大人原谅!
7、在短短十二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