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佛教禅宗祖师接待来学的人时,常常当头一棒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比喻警醒人们的迷悟。
英koan;
⒈ 佛教禅宗用语。禅师接待初机学人,对其所问,不用言语答复,或以棒打,或以口喝,以验知其根机的利钝,叫“棒喝”。相传棒的使用,始于 德山 宣鉴 与 黄檗 希运 ;喝的使用,始于 临济 义玄,故有“德山 棒、 临济 喝”之称。以后禅师多棒喝交施,无非借此促使人觉悟。
引宋 王安石 《答张奉议》诗:“思量何物堪酬对,棒喝如今揔不亲。”
《续传灯录·继成禅师》:“茫茫尽是觅佛汉,举世难尽闲道人。棒喝交驰成药忌,了忘药忌未天真。”
后因以称警醒人们的迷误为“棒喝”。 清 李渔 《比目鱼·骇聚》:“这几句话竟是当头的棒喝,破梦的鐘声。”
郭沫若 《少年时代·初出夔门》:“他的声音并不严厉,态度也依然是和缓,但仅此已经是对于我的一个棒喝,我到这时候才知道我实在是太孟浪了。”
⒈ 佛教用语。禅师启发弟子开悟的方法。或用棒打,或大声一喝,或棒喝交施,使弟子于当下开悟。
引《续传灯录·卷二五·东京净因蹒庵·继成禅师》:「茫茫尽是觅佛汉,举世难寻闲道人;棒喝交驰成药忘,了忘药忌未天真。」
⒉ 警醒迷误的人。
引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思量何物堪酬对,棒喝如今总不亲。」
德语serve a severe, sharp warning (V)
1、 他需要有人当头棒喝,告诉他"你这是自作自受"。
2、 你这番话犹如当头棒喝,震醒宛如睡梦中的我。
3、 这一突发事故无异当头棒喝,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4、 这一次意外无异是当头棒喝,让大家了解稍有疏失都可能造成失败。
5、 给你一个当头棒喝,看你还醒不醒?
6、 监管改革提案被认为是"对银行家引人注目的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