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兴奋等所致的耳部充血发热。
例怪不得昨天耳热,原来你说我了。
英ears flush from excitement;
⒈ 耳朵发热。
引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唐 韩愈 《酒中留上李相公》诗:“眼穿长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
明 李东阳 《题丁御史墨竹》诗:“阴风颯颯左右至,耳热不受秋山凉。”
⒉ 犹耳熟。
引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人人交口 王辅臣,上闻之亦耳热矣。”
⒊ 旧俗认为是别人背后念及或咒骂自己的一种征兆。
引宋 辛弃疾 《定风波·自和》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那边应是説儂时。”
元 朱庭玉 《一枝花·女怨》套曲:“不信伊家不耳热,俺好业,俺好呆,怎恁今生,天慳运拙。”
⒈ 耳部发热。形容人兴奋的状态。
引《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
宋·辛弃疾〈定风波·金印累累佩陆离〉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那边应是说侬时。」
1、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2、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义气素霓生。
3、落箸碰杯、眼花耳热的笑语之间,他还没有提起、也绝没有想到要提起师门之恨,未曾道出那句重伤殷衡的说话……可是,在那之前,殷衡已萌生了死志。
4、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气吞虹霓。
5、不知不觉间,刘尚也有了些迷醉之态,眼花耳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