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高建楼台。
⒉ 高的楼台。
⒊ 比喻京师。
⒋ 头之别称。
⒈ 高建楼台。
引《管子·小匡》:“昔先君 襄公,高臺广池,湛乐饮酒。”
《左传·昭公二十年》:“其适遇淫君……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
⒉ 高的楼台。
引晋 左思 《吴都赋》:“造 姑苏 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
明 王世贞 《登岱》诗:“轩辕黄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
⒊ 比喻京师。
引《文选·曹植<杂诗>之一》:“高臺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李善 注引《新语》:“高臺,喻京师。”
⒋ 头之别称。
引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形貌·头》:“《黄庭经》:高臺通天临中野。”
原注:“头为高臺。”
⒈ 本指楼台、房屋。后比喻高堂、父母。南朝陈·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
引《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操大喜,遂命作高台以庆之。」
1、她又瘦又长,发青的脸,发青的脖子,站在竖着旗杆的高台上,活像是拴在那儿的一条长丝瓜。
2、跳跃滑水是运动员在快艇牵引下滑向高台,凌空跃出。
3、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危楼有凭槛,刘桢方平视。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
4、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兰丛国香起,桂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