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浣溪纱”。亦作“浣纱溪”。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见唐人词,仄韵始自南唐·李煜,均双调四十二字。参阅清·万树《词律》卷三。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数格律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亦作:浣溪纱浣纱溪。
⒈ 亦作“浣溪纱”。亦作“浣纱溪”。
⒉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见 唐 人词,仄韵始自 南唐 李煜,均双调四十二字。参阅 清 万树 《词律》卷三。
⒊ 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数格律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1、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2、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纳兰容若
3、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不禁辛苦况相关。纳兰容若
4、浣溪沙<